当下音乐教育是个大热的话题,没几个学生不会一件乐器或没上过艺术课的,但学得好的学得精的能坚持下来的却缺少之又少。
一些父母贪图实惠,盲目学习,导致了孩子在钢琴学习上存在很多误区,比如以下十点:
1.盲目追求速度。一些人盲目的追求曲子的速度和进度,想非常快达到自己理想的成效,孩子在训练时因为父母不少都是非专业的,所以也没特别仔细关注过程停顿了几次,只不过大概听起来还很好,就没再继续深究了。这是很不利于进步的一种误区,长此以往下去假如在常常出错的地方不准时改正,就会产生错误的记忆点,以至于每次一到固定的地方时就会卡顿就会先错再改对。
2.孩子不坚持就是没兴趣。爱玩是孩子的天性,没一个孩子不喜欢轻松愉快的事物,而练琴的最初都是非常枯燥的,那种最初被音乐吸引的心情就会产生变化,这非常正常。但此时由于孩子们是没一个正确的对事物的判断的能力,遇见困境都会想到退缩,其实他们并非真的没兴趣了,只不过再退缩在逃避。
3.只学简谱,不学五线谱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父母,甚至是老师会选择用简谱来学习音乐。简谱虽然会给大家的学习带来一定量上的便捷,但长期依靠简谱而不去学习五线谱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,不只不利于专业的学习,也是不对的开始,是一种逃避。
4.音乐课为文化课让路。有时候音乐起到的是一种调节用途,是一种在忙碌学习中飞速缓解疲劳的方法。假如每次一遇见任何事情音乐课就会被列为最早取消的名单里。音乐也是有连续性的,常常串课导致不固定的训练和学习技巧,对技术的培养是一项非常大的伤害。
5.考级是衡量孩子水平高低的规范。不能否认的是,参加一些表演类的比赛是可以训练孩子的一些能力。但一味拔高需要孩子用更多的时间去训练去理解,不只耽误了正常的学习规律,也会导致一定量上的挫败感,影响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。其实考级对于一个人音乐造诣的高低,并没什么参考价值,主要还是要看实力的。
6.随波逐流。由于一种范围里学的多了角逐也相对激烈,假如你刚好没天分,那出头就太难了。不了解你有没想过或许你的孩子并不合适钢琴,可能她更合适小提琴,可能他合适口琴,可能她更合适架子鼓。
7.重表演轻表现。在有的国际比赛中,咱们中国的孩子技术上更有优势可是分数却不理想是什么原因,这也是大家现在音乐教育中常见比较欠缺的一种培养。其实了解赏析也是一种能力。
8.不理智的追求名师行为。打好基础才是非常重要的,盲目的追求名师劳民伤财或许意义也不大。当你还只不过新手时,你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培养你兴趣,认真负责,有耐心纠正你小问题的老师。而不是一个每上一节课都要预约很长时间的名师。其实选择合适的才非常重要。
9.只上课不训练。练琴时间的长短才是检验一个人水平高低的规范。试想一下每周上课一小时,回家不练琴。一年下来一共48小时才练两天的琴。如此的量难道不可怕吗?技术的积累那可是全靠练琴时间在支撑啊。
10.我的孩子不合适学音乐。没孩子是不合适学音乐的。就连失明失聪有残缺的大家都可以成为音乐家,何况是正常的孩子。而且这也是有科学依据的。所以不要再说你的孩子不合适学习音乐了。其实可能只不过你没找他们式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