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广 热搜: 幼儿家庭教育  幼教  学习  注意力训练  育儿新知  智力开发  家长教育心得  教育  学习动力  家庭教育帮 

青山依然在,几度夕阳红的意思

   日期:2024-03-26     来源:www.ziyubo.com    浏览:785    
文章简介:“青山依然在,几度夕阳红”源于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的一首《临江仙》。表示了日出日落,年来年去,唯有青山依然,唯有绿水长流。

“青山依然在,几度夕阳红”源于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的一首《临江仙》。表示了日出日落,年来年去,唯有青山依然,唯有绿水长流。此句,叫人想起唐代诗人王湾《次北固山下》里的句子“客路青山外,行舟绿水前”和“海日生残夜,江春入旧年”,或晏殊《清平乐·红笺小字》里的句子 “人面不知什么地方,绿波依然东流”。亦或刘禹锡《西塞山怀古》 里的句子“人世几回伤往事,山形依然枕寒流”。

青山依然在,几度夕阳红的意思

青山依然在,几度夕阳红,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青山依旧还在那里巍然不动,太阳历程着多少次的升起又落下。这就话是说不少发生过的事物都已经不见了,只有这青山这夕阳是这样的永恒,不停的见证着世间的故事。

青山依然在几度夕阳红全诗

临江仙

杨慎

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。是非成败转头空。青山依然在,几度夕阳红。

白发渔樵江渚上,惯看秋月春风。一壶浊酒喜相逢。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。

译文:

滚滚长江向东流,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。争什么是与非、成功与失败,到头来都是一场空。只有青山依旧存在,太阳依旧日升日落。

在江边的白发隐士,早已看惯了岁月的变化。和朋友难得见了面,痛快的.畅饮一杯酒。古往今来的多少事,都付诸于大家的谈笑之中。

青山依然在几度夕阳红全诗赏析

这是明代词人杨慎的一首咏史词。《三国演义》的开篇词就是这首《临江仙·滚滚长江东逝水》。虽说是后来的小说家或者评书艺术家给加上的,但丝毫不减全书的艺术性,反而成为全书的点睛之笔。

“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。”这两句是说,长江之水滚滚不停地向东流去,翻飞的浪花之中,时间的长河之中,淘尽了多少英雄。这是写“古时候英雄之远去”。一二句,引用苏东坡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,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”

“是非成败转头空。青山依然在,几度夕阳红。”这三句是说, 是与非、成与败,转眼即逝,所有成空。只有青山,依然在那,只有夕阳,依旧在那。这是写“青山夕阳之依然”。第一句,讲时间。第二句,讲英雄。第三句,点评英雄。所有到头来都是一场空。“青山依然在,几度夕阳红”,为全诗写得最好处,是对上句“空”的绝妙注释。青山尚在,英雄什么地方?

“青山依然在,几度夕阳红。”看起来都是在写景,事实上则是抒情。这“青山”的背后,这“夕阳”的背后,分明有一双深情睿智的双眼,正凝视历史深处,既有对英雄的渴慕,也有对命的愤懑,更有对生活的和解。看上去纹丝不动的青山夕阳背后,是一颗热血澎湃的爱国心,是一颗大难不死之后洒脱豁达的心。颇有苏东坡词句“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。”的大方磅礴,雄奇壮观秀丽。

“白发渔樵江渚上,惯看秋月春风。” 这两句是说,在江上,白发的渔夫与樵夫,早已看惯了秋月与春风的四季流转。这是写“眼前所见之景”。

“惯看”二字,最为出彩,写出了满头白发的渔夫和樵夫看破世事,淡泊名利的悠然心理。生活历程的多了,就所有看开,司空见惯了。英雄也是凡人,也会消失,不如一壶浊酒,和三两知己,过自己想要的渔樵生活,岂不乐哉?

“一壶浊酒喜相逢。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。”这三句是说,和老友难得见了面,拿出一壶好酒,与之痛痛快快畅饮。古往今来,无数英雄故事,都成为最好的下酒菜。这是写“渔樵心态之悠然”。与其说是渔樵心态之悠然,不如说是词人自己心态之悠然。

明朝正德六年(1511),24岁的杨慎获殿试第一(状元)。明世宗嘉靖三年(1524)因得罪皇帝朱厚熜(几被仗死),37岁的词人被发配到云南充军。他戴着枷锁,被军士押解到湖北江陵时。在江边,看见渔夫和樵夫正在煮鱼喝酒,谈笑风生,遂感慨万千,颇有醒悟而作此词。

当你了解了杨慎写这首词的背景,你才了解一首词最大的魔力不是写故事,而是写生活态度。无论身处何等逆境,依旧笑看生活,这才是生活该有些姿态。

在云南贬所作《南枝曲》中,杨慎以生在“穷山绝域”而“绝世独立”、自放清香的老梅自喻;在《山茶花》中,盛赞山茶花不畏严寒,“绿叶红英斗雪开”的傲然风骨。在咏物之中,寄寓着自己正直的人格和理想。72岁,笑看生活的词人得以终老贬所。

作者介绍

杨慎(1488年12月8日-1559年8月8日),字用修。祖籍庐陵(今江西吉安),四川新都(今成都新都区)人。初号月溪、升庵,又号逸史氏、博南山人、洞纯真无邪逸、滇南戍史、金马碧鸡老兵等。明代文学家、学者、官员,明代三才子之首。

杨慎在明代以博学才雄著称,其著作达四百余种,后人辑为《升庵集》。他对理学、心学的批判,解开了明代批判唯心主义的序幕。他反对时人的空疏不学,致使了明清考据学的兴起。在文学上,他的理论和创作引起了明代诗风的转变,他在很多范围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相关推荐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